查看原文
其他

刘少稳:房颤消融术后抗凝策略的决定性因素,房颤复发还是卒中风险?|HRS2019

医脉通 医脉通心血管
2024-11-23

第40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(HRS 2019)于5月8日至11日在旧金山Moscone中心成功举办。国内外心律学领域最优秀的专家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了当前的热点内容。5月10日上午,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在CHRS/HRS联合专场做了题为《房颤消融术后抗凝策略的决定性因素——房颤复发还是卒中风险?》的精彩报告。会后,医脉通对刘少稳教授做了专访。



医脉通采访报道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

医脉通:

您在大会上做了题为《房颤消融术后抗凝策略的决定性因素——房颤复发还是卒中风险?》的报告,请介绍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?


刘少稳

教授

在今年的HRS大会中,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一个热点,近两三年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。指南中明确地指出,无论做不做导管消融,房颤抗凝主要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来判断,即CHA2DS2-VASc评分高的患者就应该抗凝。


但是,反过来说,如果导管消融后房颤彻底消除了,患者还需要抗凝吗?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。因为临床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有危险因素或者高危的患者,例如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这类患者的血栓危险因素是高的,如果没有房颤是不需要抗凝的。有些患者在导管消融后很长时间内房颤不复发,是否需要长期抗凝呢?虽然指南建议,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房颤不复发也应该抗凝,但缺乏证据。


现在正在进行一些临床研究,包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。目前很多观察性研究,包括队列研究、大的数据库研究,均提示导管消融之后如果房颤不复发,卒中的风险和死亡率都明显降低。当然这些研究一般是随访3-5年,虽然也有更长时间者,但是随访时间仍然不够长。所以,我们还在等新的研究。


现在临床中有一个实际的问题,这些患者如何管理?低危的患者,3个月后可以停用抗凝药物;高危的患者,如果要停用抗凝药物则需要严格的随访。特别是现在,我们随访的技术越来越好,有一些简易的心电图甚至包括一些手机APP,对房颤早期检测都是有帮助的。如果发现房颤,及时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,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;若患者不想长期服用抗凝药物,还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法。对于随访不严格的高危房颤患者,可能仍然需要服用抗凝药物。


医脉通:

房颤消融术后,应如何制定治疗策略?除了您刚刚提到的,我们在临床决策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?


刘少稳

教授

房颤导管消融的结果,也影响到患者的长期随访。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,其机制不甚清楚。


有的患者在房颤消融中能发现明确的机制,我们可以知道某个肺静脉和房颤的发生存在明确的关联,包括触发灶、驱动灶。这样的患者,如果在导管消融后短期不复发,那么长期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,长期复发的几率也不高。


也有些患者,存在很多危险因素,例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睡眠呼吸暂停,这样的患者通常心脏也大,也有一定的基础的心脏病改变。这些患者虽然导管消融后房颤消失,但如果不管理上述因素,房颤复发的几率也很高,卒中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。近几年发现,对这些患者,如果及时干预这些因素,例如控制体重、改善睡眠呼吸暂停、管理好血压,也能够降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率,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,甚至能够阻止房颤疾病的进展。


因此我们说,导管消融是房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步骤,但是房颤的综合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,包括刚刚提到的体重、睡眠呼吸暂停和高血压等,这样能够减少危险因素,改善患者的预后。


医脉通:

参加本次HRS年会,您有哪些感受及收获?


刘少稳

教授

HRS是一个心律失常和起搏电生理领域新技术的全球顶级会议。有很多最新学术动态和前沿技术能在这个会上交流,很多沙龙都是专注于一个问题,有不同的专家进行探讨。


今天我讲课的这个环节,有加拿大、美国和欧洲的TOP专家来集中探讨一个问题——房颤导管消融后如何管理。专场主席是北京安贞医院的马长生教授(董建增教授代替)和美国麻省总医院的Moussa Mansour教授,讲者除了我还有意大利的Riccardo Cappato教授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Hugh Calkins教授和加拿大的Atul Verma教授,均是心律失常领域的领军人物,其中有几位专家就是指南的制定者。理论和实践结合,即遵循原则又能解决实际问题;既推动学术进步,又能回答临床问题从而满足患者的需要——通过这样的专题讨论,给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了帮助。


医脉通-HRS 2019专题

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医脉通心血管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